close

81歲許伯伯18年前因肚子脹痛、體重異常減輕及排便習慣改變等原因就醫檢查,確診罹患乙狀結腸癌第四期合併肝轉移,當時評估存活率不高,但許伯伯憑著過人毅力,配合醫囑治療,18年來癌症復發5次,仍勇敢面對癌症持續追蹤,他以自身經驗勉勵癌友:「千萬不要放棄治療!」

直腸外科顧問醫師王輝明表示,許伯伯初次診斷乙狀結腸癌長有5公分的腫瘤且合併肝轉移(見圖),已是第四期,狀況相當危急,評估餘命有限,經手術切除乙狀結腸和肝臟病灶後,再進行化療與標靶牙周病治療方式治療,狀況一度好轉,但4年後肝臟癌細胞又復發,再開刀切除,如此反覆5次,但許伯伯始終樂觀面對,從不放棄治療。

王輝明說明,乙狀結腸癌最容易轉移的部位是肝臟,因肝臟有75%血流來自腸道,並經肝門靜脈流入肝臟,一旦腸道出現癌細胞,就可能透過此循環系統轉移到肝臟,由於患者轉移至肝臟的腫牙周病治療方式瘤數小於3顆,且癌細胞位置並不在肝臟牙周病治療血管附近,故建議切除。

蕭小姐最近用餐時感覺後牙酸軟無力,一咬食物就疼痛,刷牙時牙齦也經常流血而來到診所求診。經過口內和X光片檢查,我告知她:『兩側後牙有牙周病喔!』蕭小姐大驚失色:『怎麼會?我的牙齒以前都不會痛,每天也有刷牙啊?怎麼會得到牙周病呢?』初次被告知有牙周疾病的患者,經常和蕭小姐一樣訝異不已。因為初期的牙周病沒有明顯不適,牙齦的紅腫症狀也常被誤認為『火氣大』,直到明顯的咬合無力、牙齦腫痛、口臭,甚至牙齒搖晃位移,才發現問題嚴重。更驚人的事實是:在台灣,超過九成的成年人都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疾病。牙周病顧名思義,是牙齒周圍構造,如牙齦、齒槽骨、齒槽韌帶的疾病。

大腸癌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近100%,而第四期的患者合併肝轉移,如能接受肝腫瘤切除手術,5年存活率也可從5%提升至約40%,這位患者除了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外,也透過多專科團隊合作,進行化療、標靶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等,「幾乎把所有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武器全都用上了!」,很開心迄今仍持續回診追蹤,堪稱是「抗癌的好榜樣」。

王輝明強調,大腸直腸癌癌症第四期不等於末期,只要患者長保信心、勇敢面對,並配合癌症多專科團隊密切配合,針對病情變化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就有治癒的可能,也希望藉由40年來的行醫經驗,嘉惠更多中彰投地區的患者。

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牙齦、牙周韌帶和齒槽骨)發生病變,輕者會有口臭、牙齦發紅腫脹疼痛及刷牙流血症狀,嚴重時牙齒會搖動甚至脫落,常見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這兩種臨床症狀不盡相同的疾病,一般籠統合稱為牙周病。牙周病也會透過唾液,經由飲食及家人的接觸而互相傳染。40歲以上百分之九十有牙周病;另者細菌一旦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附著在受傷的心臟瓣膜或心內膜壁上,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引發心臟疾病。造成牙周病不單只有一種病菌,需要精確診斷出是那一種細菌,才能對症下藥,在傳統的牙周治療加上使用雷射光的高能來同時消滅所有感染區內不同種類細菌是最佳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ythoocqehx 的頭像
    teythoocqehx

    teythoocqehx的部落格

    teythoocqeh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